服務熱線
18971653633
一、項目介紹
新能源汽車普及推動充電樁、光伏、儲能在高速服務區規模化布局,促使高速能源體系從“單一用電負荷"向“源網荷儲一體化"轉型。這一變革重構路衍經濟能源邏輯,適配場景的新能源技術集成與管理模型成為保障系統安全、提升效率的關鍵。
舜通光儲充數字孿生管理平臺,核心是“物理場景數字化映射 + 全流程智能管控"。我們經現場勘查、無人機航拍、數據采集等前期準備,通過建模、3D可視化開發、數據處理,用數字孿生3D可視化技術1:1還原現場布局與設備狀態,構建“實時采集 - 動態反饋 - 智能決策"閉環。平臺接入光伏、儲能、充電關鍵數據,經算法優化轉換效率、存儲策略與負荷分配,實現全鏈條精準調控,兼顧高效、穩定與安全。
系統功能多層協同:以3D可視化展示設備與參數;模擬能源流轉輔助運維;監控異常并預警;生成調度方案,實現削峰填谷與供需平衡,利用清潔能源、降低成本。
二、技術實現
1. 3D模型制作與編輯
通過blender建模軟件對航拍圖片進行建模,模型制作完以后,對模型空間結構進行二次命名確認,便于web端解析處理。
2. 模型結構交互配置
根據模型場景及項目需求,對模型結構及交互功能進行結構化數字處理。
模型機構處理:通常是處理場景中同類型重復渲染的模型,對模型進行抽取編號,通過配置模型結構信息,如模型相對坐標,模型特征、模型材質、模型貼圖、模型特定屬性等;極大的提高模型在場景中的渲染速度,提升加載速度;也為模型交互提供必要參數。
交互配置:根據項目需求,交互功能主要有模型點擊、模型變色、模型報警、模型運動、場景切換等。
3. web平臺Threejs渲染引擎
Web平臺Threejs渲染引擎以WebGL為基礎,依托Threejs架構,先進行配置文件解析與模型加載,再完成場景、相機、渲染器、燈光等組裝模型;平臺前端經Canvas渲染,支持用戶拖拽、縮放等交互,可實現點擊模型彈窗小模型、實時數據刷新等功能,還能通過業務二次開發(提供交互API),達成小模型彈窗、報警變色等拓展交互,構建出具備豐富交互與可視化能力的渲染系統。
三、功能展示
1. 光伏發電
平臺支持多類型數據接口(如逆變器RS485、物聯網網關),實時采集并解析光伏陣列中每臺逆變器的運行參數,包括但不限于累計發電量、實時發電功率、當日發電量、功率曲線、設備溫度等,并將這些數據精準映射到3D模型中的對應光伏板組件上 —— 用戶點擊任意光伏板模型,即可彈窗顯示其關聯逆變器的詳細數據。
同時,模塊具備數據趨勢分析功能,可自動生成單日/月度/年度發電量曲線,對比歷史同期數據,輔助運維人員判斷光伏系統效率是否達標。當出現發電量驟降、逆變器離線等異常時,系統會聯動設備報警模塊,觸發光伏板模型變色(如變為紅色),并同步推送異常原因初步診斷(如“可能因遮擋導致逆變器12功率偏低"),提升光伏系統的運維響應效率。
2. 車輛充電
數字孿生場景中,充電車輛與樁的狀態實時映射:車輛模型動態顯示荷電進度(SOC),充電樁以顏色標識工作狀態(綠常、黃預警、紅故障),同步呈現實時功率。系統聯動光儲數據,自動調配能源 —— 光伏盈余時提升充電功率,峰時優先調用儲能供電,谷時為儲能補電,還支持遠程啟停、故障預警,高效匹配 “光-儲-充" 協同,提升綠電消納與充電可靠性。
3. 場景切換
場景切換功能基于數字孿生的動態建模能力,實現物理場景與虛擬場景的實時聯動,為能源調度提供多維度環境適配支持。
系統通過對接當地氣象站實時數據(溫度、光照強度、降水概率等),自動觸發場景模式切換,涵蓋白天/夜晚、晴天/陰天/雨天/雪天等典型場景;同時支持手動切換模式,供運維人員模擬如暴雨、沙塵暴天氣下的能源系統運行狀態。
該功能通過環境與能源系統的可視化關聯,讓調度人員能更直觀地預判不同場景下的能源供需平衡,提前制定應對方案。
4. 視頻監控
視頻監控功能實現了物理場景攝像頭與數字孿生3D模型的空間融合,構建 “虛擬場景 - 實景畫面" 的聯動監控體系。
平臺通過SDK對接服務區內的高清攝像頭(覆蓋光伏區、儲能站、充電樁群、配電室等關鍵區域),將實時視頻流嵌入對應的3D模型位置 —— 例如,用戶點擊模型中的 “充電樁3",系統會自動調取該充電樁正前方攝像頭的實時畫面,清晰查看車輛充電狀態、槍頭連接情況等細節;點擊 “儲能站" 模型,則可切換至站內全景攝像頭畫面,監控儲能電池組的運行環境。
5. 設備報警
設備報警功能通過實時監測關鍵設備的運行參數,構建 “異常識別 - 分級預警 - 聯動處置" 的閉環管理機制,保障能源系統安全穩定運行。
系統預設多類設備的報警閾值(如逆變器電流上限、儲能電池溫度上限、充電樁電壓波動范圍等),通過傳感器實時采集數據并與閾值比對。當出現異常,系統會立即觸發報警。
通過該功能,設備異常的發現與處置時間較傳統人工巡檢縮短60% 以上,大幅降低因設備故障導致的能源中斷風險。
四、項目應用價值
該項目通過數字孿生與光儲充協同控制,實現能源利用效率與運營效益的雙重突破:
經濟價值:整合光伏、儲能與充電需求,動態調配能源流向 —— 光伏盈余時提升充電功率,峰時優先調用儲能供電,谷時為儲能補電,顯著降低電網購電成本。例如,類似項目通過光儲協同可將光伏消納率提升至 99.7%,儲能套利收益增加25%以上,綜合運營成本降低18%-25%。
社會效益:通過數字孿生界面實現充電進度可視化、能源來源公示及錯峰引導,優化用戶體驗;同時通過負荷均衡算法平抑電網波動,減少區域電網擴容壓力。
環境效益:強化綠電消納能力,例如某項目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76噸,用戶充電時可明確感知“光伏電占比78% +儲能電占22%",推動交通用能與可再生能源高效協同,助力“雙碳"目標。
五、技術創新亮點
項目通過跨領域技術融合構建:
數字孿生深度應用
實現充電車輛與充電樁的三維動態映射,實時同步SOC進度、功率波動等參數,并以顏色標識狀態(綠常、黃預警、紅故障),結合多維度數據看板(全站/單樁數據),形成全流程透明化管理。
集成視頻監控與維修工單系統,故障時自動調取現場畫面并生成可追溯的運維檔案,提升響應效率。
光儲充協同控制技術
基于大模型的微電網控制技術,融合氣象、負荷預測數據,動態優化儲能充放電策略。
多源數據融合算法實現 “光 - 儲 - 充" 動態分配,支持分鐘級策略調整與秒級控制響應,精準匹配能源供需。
智能預測與柔性調控
采用多時間尺度感知技術,提前72小時預判能源態勢,結合電力市場分時電價生成最佳策略,系統通過AI負荷預測將光伏消納率提升至85%以上。
支持全直流能源架構與V2G技術,通過V2G充電樁實現電動汽車與電網雙向互動,年均提升綠電利用率10%,推動 “移動儲能" 模式落地。
全鏈路安全保障
集成12類故障監測與三級安全防護體系,系統通過多參數融合診斷提前14天預警電池異常,將充電故障率從1.2%降至0.15%。
結合區塊鏈技術實現能源交易合規存證,平臺自動生成收益報告與碳排數據,支撐綠證申領與碳配額交易。
六、總結
該項目通過 “數字孿生 - 智能算法 - 能源協同 - 安全防護" 四維創新,不僅為光儲充電站提供精細化管理范式,更以 “綠電消納率高、運營成本低、用戶體驗優" 的核心優勢,成為新型電力系統與智慧交通融合的實踐。